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亟待优化

    信息发布者:mamiya
    2017-04-14 22:32:19   转载

    金融网点少、金融服务缺乏、农民金融知识匮乏、融资难等是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农村与金融机构对接新平台,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协调发动多方力量,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以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出发点,实现便民服务、商户收益、银行效益的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提升县域金融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V5工具箱

    在选点之初,作为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约合作商户,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是在现有场所条件较好、信用状况优良、人员素质较高、业务需求较大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基础上整合支付结算、人民币反假、零钞兑换、国债和征信知识宣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五大类服务功能,由人民银行统筹规划和监督指导,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场所等支持,涉农金融机构承办建设的综合化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而在具体实践中,各地深挖当地的金融服务资源,拓展了多元化互补建设模式。在前期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基础上,逐步以拓展综合服务站功能为基石,积极构建农村电商支付、信贷、征信等金融服务平台。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综合性”和“服务型”具体体现在:一是扩充金融服务功能,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集合了多种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能够提供农户日常所需的主要基础金融服务,发挥了充分的范围经济效应,有效地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其所提供服务的特点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身份,使地点的选择和人员的要求具有较大灵活性,能有效减少前期的基础投入。如大多数服务站建在农户家庭经营的便利店、小超市中,不需要支付场所租赁、安全以及人工等费用。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夯实了多方共赢的关系。综合服务站既方便了农村群众,也促进了金融机构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方面对内拓宽了服务渠道、分流了柜面压力,引导了农村金融消费;另一方面对外培植了新市场,营销了新产品,提升了品牌形象,通过综合服务站可以进行理财产品、贷款营销等,延伸了业务触角。因此,综合服务站已逐渐成为主办银行的内在需求和抢占农村市场的切入点,商户也可以实现人流量和业务量的提升。三是践行普惠金融,提升农民金融知识水平。综合服务站作为金融知识进乡村的重要渠道,是农村地区金融教育的“前沿阵线”,将支付征信知识、防诈骗、人民币反假等金融知识灌输给农民,让其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农民金融知识水平,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环境。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触角的延伸要求,然而在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优化。

    首先,要明确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服务站基本上由涉农金融机构建设布局,造成服务站出现重复建设,低效服务,主要作用难以发挥和释放。当地人行应有针对性地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不同主办机构对同一个服务站进行建设和维护时,如何进行责任划分。同时,组织主办机构就服务站周转金配给和管理进行大胆尝试,积累经验。

    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综合金融服务协同效应。一般情况下,服务站以留守的家庭妇女和中老年居多。这些人员对手机、网络银行等现代化支付手段一知半解,对残损币鉴定、假币识别、征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专业知识更是缺乏有效认知,且服务站开展助农取款、转账等业务的积极性部分源自手续费收入,并希望借此吸引客源,扩大经营。因此,要持续和深入地扩展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功能,探索更可行的人力智力支持渠道,出台更具体的激励政策势在必行。可充分利用人行征信系统信用记录、农民群众的口碑等信息,实行服务站点“可上可下”的动态考核机制,加强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监督、约束。对群众信誉差的服务站点及时淘汰,对优秀服务点适时给予物质奖励和支持。

    最后,要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将服务站纳入当地社会治安重点保护对象,建立服务站与附近农户联防机制,增强综合服务站安防能力。建立农户信用信息保密制度,防范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传递中的信息泄露风险。防范盗抢、假币、业务差错等纠纷。杜绝服务站假借银行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鼓励主办银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远程监控管理,跟踪监测分析交易记录,加强交易资金监管,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违规交易。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时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